科技日报记者 刘昊
10月2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广西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阶段性成效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08年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以来,广西经过十六年的不懈努力,极大地促进了民生事业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打造了一张亮眼的民生服务名片。
发布会介绍,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连续十六年将自治区人民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以下简称为民办实事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持续增进人民福祉。自治区层面由自治区财政厅、发展改革委联合总牵头,自治区教育厅、民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区直有关单位协同推进,以实施为民办实事工程为抓手,加快补齐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短板,扎实做好保民生增民利各项工作。
广西财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有关工作部署,在2022年十大类惠民工程31个子项目全部兑现的良好基础上,2023年为民办实事工程继续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新变化,新增就业惠民和交通惠民工程,同步优化调整其他惠民工程,确定了社保惠民、就业惠民、健康惠民、科教惠民、安居惠民、农补惠民、生态惠民、文体惠民、巩固脱贫惠民、交通惠民十大类工程,加大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项目的支持力度。2023年计划筹措资金762.09亿元,比2022年计划筹措资金增加24.76亿元,增长3.4%,截至2023年9月30日,已筹措下达为民办实事工程资金810.79亿元,资金筹措下达进度达到106.39%,2023年为民办实事工程十大类34个子项目稳步推进,各项目均已取得阶段性成效,充分发挥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积极作用。